《始乱终妻(重生)》
《始乱终妻(重生)》小说免费阅读
顾几道站在马车前,笑得十分不值钱。
春闱刚刚结束,他是被母亲逼着过来买登科录的,本是苦着个脸迎接接下来的埋头苦读,不想竟见到了崔二姑娘。
看到崔黛归手中空空,他回头瞥一眼那铺子,扬眉道:“崔二姑娘没选到中意的?我叫扬州那边的掌柜送些过来,香粉香脂应有尽有,比上京的好!”
“不必。”崔黛归蹙眉,实在没有时间同他叙旧。
“相请不如偶遇。”顾几道仰头,目光殷切,“今日雨大寒气重,咱们一道去喝碗姜汤吧?”
崔黛归真诚答道:“却是不巧,我正要赶着入宫。”
一旁的侍女听到此话面色不变,车夫心中却是疑惑了一下,接下来的粮店,还去不去了?
谁知顾几道听了此话笑得更畅快,“还回什么宫啊,顾晏都卧病在床了!先生都不在,自然是该快活快活,该玩耍玩耍!”
“......?”
崔黛归忽而想到了什么,“他是病了还是伤了?”
“伤倒没伤,却也大差不差!”顾几道幸灾乐祸,“一个中书舍人好端端的非要去擒贼,这不就淋了雨着了风寒?我瞧他前两日面色就不对了,嗬,方才那童叁急急背了他回去,半道上却碰到我,不然我都还以为他在宫中呢!”
“......原来是风寒。”
崔黛归有些失望,叹气道:“他出宫了,可我还是得回宫啊。”
“别呀。”顾几道眼巴巴看着她,生怕下一刻人就不见了,“顾晏那儿,我去给你说,他不是缺银子么?我从娘那儿挪些过来,看在银子的份上他也要答应!你相信我!”
他说着心思大了起来,“索性多请几日,你不是喜欢猫儿么?青云观有一只大狸猫,近来才生了一窝小崽崽,可怜的紧,明日便去瞧瞧?”
这番话说下来,饶是崔黛归再不想让顾晏筹到银子,也不免心动。
若是不回宫,她今晚便去下帖子,约了关边月明日去青云观,一来探探关边月的境况,二来也可以看看小猫儿。
是以她璀然一笑,问道:“当真?”
顾几道连连点头,恨不得把脖子点断。
“那有劳顾二郎啦!”
声音清脆如铃,听到顾几道耳中有如仙籁。
他正要高兴,却又听崔黛归说,“今日时辰不早,明日青云观再叙。”
眼中顿时黯淡几分,却仍是点头笑道:“那明日青云观见!”
马车终于缓缓驶动,在青石板路上画出一道水痕。
崔黛归掀帘望去,却见顾几道仍撑着伞立在路中,目光痴痴地望着这边,任雨水打在衣裳上却一动不动。
她心中忽而柔和几分,不知不觉已是对这个浪荡子改观了。
等到了上京城中最大的粮店之一——戴氏粮行,崔黛归却没有下车。
请车夫帮忙进店问了几样粮食作物近几日的价格后,她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粮店。
如此几番,终于在宵禁前,崔黛归对当前的粮价有了个大体的了解。
回崔府之后直奔澄心院,让小葱儿往裕王府送信之后,又吩咐金枝:“快将钱匣子拿来!”
算了一下,却是多出来五千两,崔黛归抱着猫儿坐在榻上,不禁有些意外。
元氏却得到消息匆匆赶来,一进门先笑了笑,语气竟是少有的和善:“我已给了你五千两银子,这是三千两。郡主那边你可得尽力,他亦是你舅舅,往后出嫁时有这样一位做刺史的舅舅在,也是你的一份底气。若遇了事求到娘家来,他又怎能不帮忙呢?”
原来是她送的钱,这是还不知道李绶糟了祸呢。
崔黛归不禁挑眉,碧叶见状客客气气同元氏收下这笔钱,转身倒了盏茶奉上。
元氏却并非专程为此而来,“你弟弟天资聪颖却要远去麓山读书,书院里尽是些耄耋老儒,写写文章经义还行,对于朝堂时事却是一无所知,更不懂做官,如此下去岂不耽误了你弟弟?听闻顾二郎君在太学读书,顾大郎君亦就职中书省,是皇上身边的红人,你可能求一求他们,将弟弟安排进太学?”
“夫人何不求父亲?宫中不是也还有贵妃娘娘么?”崔黛归奇道,“顾大郎君虽是我先生,却也还教着端礼殿那一众闺秀,我哪来那么大的脸同他提要求?顾二郎么......夫人也知道,虽然他父亲是侍中,可他自己不还是纨绔浪荡子吗?”
元氏端了茶抿一口,咽下心头恼怒,只耐着性子道:“你父亲一向推崇书院那帮老儒,不然也不至于让涣哥儿读了两三年,如今才回来几日便又要将人送过去,贵妃娘娘日理万机,又哪里管得到涣儿身上来的,过问两句之后不还是听你父亲的?二娘,你从小爱护涣哥儿,是个好姐姐,难道忍心看你唯一的弟弟从此断送前程?”
崔黛归听得直想笑。
忙碌一天,回来到这会儿还没用膳呢,她拈了块盘中的糯米糕吃着,却又想起了长公主那儿的那盏姜汤。
心中忽而有种酸甜的饱胀,感觉不到饿了。
转而又想到明日要去青云观,是否能想法子同他见上一面?
可惜了那卷手札还留在宫中,本只请假半日没空回家,却不想顾晏病了,如今家是回了,可手札没带。
“二娘这是做什么?允还是不允?”元氏蹙眉,“这事儿不难,让顾氏郎君引荐,待夫子们见了涣哥儿必定欣喜,太学夫子主动惜才,届时你父亲那边也无话可说。涣哥儿也不是个忘恩负义的,若事成,必要感谢你这个姐姐。”
“我就贪图他那点东西?”崔黛归放下吃到一半的糯米糕,却又端了茶慢悠悠喝起来,“夫人说的轻巧。涣哥儿的学业父亲早有安排,若知我这样从中作梗,岂不叫我难做人?况且那麓山书院久负盛名,哪里就比太学差了?”
元氏听她没有否认顾氏兄弟的事,沉吟半响,终是皮笑肉不笑道:“二娘头上素净,我那儿还有五百两,给你添套头面罢。”
崔黛归这才勾了唇,“金银楼的东西近来可都涨价了呢......”
“那就六百两!”元氏咬咬牙,却见她仍不为所动,“......七百、不,八百两,够你买上一套了!”
“成交!”
茶盏重重磕在桌上,崔黛归一双眼睛眯成月牙。
出了澄心院,却是雨停了,元嬷嬷扶着元氏往主院走去。
路上元嬷嬷忍不住劝诫:“夫人还是应该告诉侯爷,打也好骂也好都能早做打算,这样的事......迟早要露馅。”
元氏叹一口道:“他不争气同人狎妓害了名声,就算老爷还想送他回去,书院会要么?既如此,不如往太学那边生米煮成熟饭。老爷那边遮掩下来,到时也是崔黛归违逆他,却同涣哥儿没有干系。”
元嬷嬷还是有些担心,“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,侯爷一向看重二娘,只怕不容易栽到她头上去......”
“老爷公务繁忙一月里也见不着几回,你我只做不知,涣哥儿的事他又哪里去知道?”
元氏目光一闪,抬手折断面前斜刺出来的花枝,“你当那顾氏兄弟是天上的神仙送恩典的?她这事做了还不知要付出何等代价,届时一来二去的我自有法子收拾她。”
一副早有谋算的样子。
元嬷嬷也不再劝,她也知道夫人之所有这么痛快给钱,不过因着左手出右手进,只要掌着侯府的中馈,崔黛归一个外室孤女,守得住什么?
谁都知道,这样没有娘亲的姑娘,哪来那么多钱呢。
身前灯笼闪烁,将二人的影子在地上拉长,在花枝掩映间影影绰绰,元氏想起儿时在家中时也常同兄长夜捕流萤,也是这样的影子。
她心中一阵痛,不敢想阿兄在狱中遭受多少苦刑。
侯爷那边近日来走动许多大理寺刑部的官员却一无所获,如今只求长泰郡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