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带着图书馆养始皇崽》
《带着图书馆养始皇崽》小说免费阅读
夏收终于结束了。
一车一车的粮食运到仓库,堆成金黄色的山尖,农人们坐在田间地头准备好好唠唠。
唠什么呢?唠收成。
夏收时,柴将地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,当做可量化的任务下发。帮工的人在自己的小格子里勤勤恳恳,忙碌于收割的第一线。
地里的小麦收得差不多,间隔十来步左右有一团堆得高耸、摇摇欲坠的小麦,偶尔有灿黄麦穗在微风吹拂下落在田间。
运粮队伍中打头的是辨识度极高的精壮男子,个头高大,体型不消瘦,在做工的人中鹤立鸡群。
不像吃不饱饭。
人也不多话,就埋头苦干,无论是割麦还是运粮收秸秆都积极得不得了,对主家将秸秆单独收拾好的要求没一点疑问。
这人名显,在其中叁、树、草各类名字中也格格不入。
柴很满意!女君说的激励果然有用,干得多拿得多,每收一石米,除工钱以外能拿到三斗米,不想要米,也可折算成銀币。
看看男人,干活多卖力啊!躲在暗处观察了几天,确定不是细作后,柴满心都是对人的欣赏。
“显也不觉累。”有人嘀嘀咕咕,羡慕显的身板羡慕得不得了。
厨娘中有许多附近村子的未嫁女子,显的高大和勤劳衬得周围男人黯淡了。说话的人快要到成家的年纪,对厨娘中的一个女子有些好感。
送饭时,那女子只和显说过话。其余时候只在后面乘饭,露出窈窕的眉毛与水灵灵的眼睛。
“谁嫁给显,算是享福了。”年长老人提点年轻人。
你要是想娶到人家女子,总要努努力让人家看到你的好。他们老人休息,男人也跟着他们休息,一分力不肯多出。
不像个靠谱的。
运粮处的喧哗打断了纳凉众人的闲聊。
年轻男人喜欢热闹,忍不住站起来,猴一般插入了人群中。
“一亩收成竟约有三石之多。”
细心人守在运粮车旁,心中盘算,说话间抓起一把麦穗,不可置信。
家中田地亩产区区一亩一石半左右,两石出头都难。收成完交了田租、户赋后四成粮食都被收了上去,剩下的粮食不够一家人敞开吃,只能混个半饱。
若是亩产达三石,粮食剩下更多,家里孩童与老人都能多吃点了。说话人小心捧着粮食,像是捧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。
显也在心中估算,准确来说不是三石,而是二石八斗。较赵国邯郸周边平均亩产,翻了一倍有余。
之前精心伺候的田地,亩产不过二石。庄子上有农家大才!显眼中精光熠熠,望着隐于果树背后的房屋。
“没想到陆呦种地也有一手。”
今年早春时,陆呦闹着玩似的要种田。她想着让陆呦受个挫折也好,种田哪是那么容易的,庄稼和刚出生的婴儿般娇柔,稍有不慎,后果不堪设想。
没想到,陆呦成了,果然是个奇人。
菱对着入库的粮食,估算着庄子的田地总和收成,菱对数字很敏感,她虽没下过地,却了解过田地的产量。
这数字,远远超过她之前的估算。
嬴政也在暗暗惊讶。
近来几周每天响午过后去送水,不免得对收成有好奇,麦垛比他记忆中的似乎多了许多?
他来到粮仓处,粮仓门前是三五成堆,脚上不断动作的妇人,有说有笑。
嬴政一露头,妇人看到后纷纷站起来,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,她们已经知道政公子和主家关系不菲。
他摆了摆手,问道:“这是何物?”
妇人推推搡搡,推了个领头的出来,嬴政气度非凡,妇人蠕嘴后讷讷回道:“脱粒机。”
这他能不知道吗?他问的是为什么脱粒机是这样的,他仔细看了看,脚踏式脱粒机好玩的很,只需坐在椅子上动腿,省时省力。
嬴政跃跃欲试,小腿蹬的和风火轮似的。金黄色的麦粒如火星溅落,落在人眼中,点燃眼睛中的一团野火。
亩产对嬴政来说只是一个数字,但数字并不简单。亩产提高意味着可以供养更多的军队,可以收取更多的田税。
哪一项,嬴政都很有兴趣。
周遭农人也很激动:
“主家说这东西可以借于我们,我们可以带到家中去用。”
况且每收一石米,东家会奖励他们三斗米。
以他们的努力,额外奖励拿不到一石米,也应该能拿到七八斗米吧,众人心中思量。
脱粒好的小麦被运至另一处空地,不远,那边的惊叹时不时传来,勾的嬴政好奇不已。
循声走去,又是没见过的器物。
“这是在干什么?”
嬴政前世去田间行农礼时,正是播种季节,对粮食收获的过程半点没有了解。
很是疑惑。
他看向中心的手摇扬谷扇车,动作期间,扇车手摇曲柄带动叶片生风,分离麦粒与瘪粒、壳屑等杂质,黄澄澄的麦粒在空中扬起后落到竹兜中。
旁边的老农人看到嬴政,想起了自家的孙子。嬴政白白胖胖,自家孙子瘦瘦小小,希望此次帮工,能让孙儿多吃几顿饱饭。
看着嬴政泛着光的好奇眼神,老农人越过尊卑,长得厚茧的大手摸了摸嬴政的童子髻,表情慈爱,“这是把麦粒中的沙砾,麦壳等物吹走。刚刚啊,是在脱粒,还要晾干小麦,之后小麦才可以吃。”
他们农家一般不走这一步,费时费力确不过麦粒口感好一点的好处,实在有心无力。有麦壳、瘪粒,粮食看起来多些,虽然难吃了些但也能填饱肚子。
单单这一项,能省多少力。老农人干枯如树皮的脸像是被雨水滋灌,透出不符合年龄的生机。
老农人抖着腿,上前询问柴,“这些器物,我们当真都能借?”
柴是半个农人,因为被陆呦等人教授知识,半边身子从土地里挣脱出来,袍角鞋袜上却依旧沾着土灰,当然能明白农人的喜悦的激动。
他赶忙扶住老农人:“是也是也,老丈您可要注意身体。”
周围的人忍不住兴奋嚎叫,激动无处发泄,正中心的嬴政不幸遭殃,无处释放兴奋的人双手举起嬴政。
人层层堆着,嬴政在最中心前后左右都是人,眼神尴尬的扫来扫去,被众人炙热的眼神烫到。
躲闪期间,他被人高高扬起:“啊——”
随着众人的一嚯一哈之间,一升一落,嬴政惊恐过后,止不住的担心。
忧虑没有发生,他被背后如野草般的手保护得妥妥当当,年轻有力的手、干枯的手、带着薄汗的手,他切实感受到了喜悦,嘴角微微上扬。
*
“陆呦呢?”
嬴政的个头刚刚超过书房中的槐木方桌,他两只手撑在桌子上,肉嘟嘟的小脸刚好搁在方桌上,悬空的脚向下够了够。
小孩很可爱,顶着凌乱的髻发也是。看得出来有手努力想扶正髻发,却无能为力地放弃。
稀奇的不得了,这严肃且注重礼仪的小老头可是第一次这个样子。菱忍俊不禁,忍不住手痒捏了捏嬴政头顶鼓起个小包的童子髻。
“菱~“嬴政提醒视线在他头发上打转的菱。
菱握拳抵在唇边,用咳嗽代替笑意,她敢保证此时她要敢笑,政肯定能闹翻天,“她与辛在厨房,说是想为政公子做些好吃的东西。”
嬴政撇撇嘴,陆呦肯定是自己嘴馋。每次兴师动众要搞什么新奇吃食时,就会打着他的名头。
菱拿出个梳子,领着嬴政来到书房后的一处卧榻。此前事务繁忙,她干脆在书房里放了个小踏,偶尔休息时会用,“我为政公子梳发整理可否?”
失蜡法浇筑的青铜素面镜,镜面平整光滑,线条粗犷,和邯郸的偏好不同得很,朴素得很。
菱注意到嬴政的视线,细心解释道:“镜子而已,能用就行。”
接着打趣地指了指镜面,“你看,镜面清晰地很。”
镜子照得人影清晰可见,嬴政这才看清自己的形象,脸一黑,气鼓鼓的坐在椅子上。
菱拿着木梳,贴着嬴政头皮缓缓梳到尾部,碰到打结的头发时动作更是缓慢。
慢动作衬得时光悠悠。
菱小时候机灵得很,什么都想学,学会了这一手梳头的手艺。
母亲当时恨铁不成钢,手指不住戳她额头,“学什么不好,偏偏学这伺候人的手艺,《诗经》可通读了?”
嬴政轻声:“菱?”
隔着镜子,他声音很轻,菱却抖了一抖,像是大梦初醒,她若无其事地询问:“姬夫子给你留的功课做完了吗?”
嬴政顺着菱的心思转移话题,坐在椅子上挥了挥自己宽大的衣袖,不以为然道,“当然了。”
菱算是知道,陆呦为什么这么喜欢逗政公子了,让这么个骄傲又老成的孩子露出小孩表情,确实好玩。
菱从方桌下的抽屉中拿出一枚糖果辛做的牛乳糖,不知是怎么处理的,没有一丝奶腥味。
她眼疾手快,塞进了做拒绝状的嬴政嘴里。嬴政下意识咂摸了下奶糖的滋味,微微眯眼,像是被按摩的很舒服的猫咪。
头发梳好,嬴政回过神,耳尖泛红,不好意思的拱手行礼,跳下椅子一溜烟跑远。
还是个看重脸面的孩子。
明明喜欢却抗拒,怎么会是个如此别扭的性子,也不对,嬴政对辛的喜欢就不加掩饰。
账本还很多,菱安慰自己如今无需多思多虑,总归是个好孩子。
*
没到庖房,嬴政已经听到了熟悉的声音。
“对,这就是面筋。”
墨十二用筷尖戳了戳眼前奇丑无比的面筋,面上全是坑坑洼洼的小洞,这东西真能好吃?他不信。
陆呦叉着腰:“既然不信,一会拌好调料你不能吃!”
墨十二轻哼一声,侧过身子让辛挡住陆呦的视线,“我就要吃。”
两人斗嘴时,辛舀起一大勺面浆淋在蒸器上,拿起蒸器左右晃动确保面浆均匀地薄薄一层后盖好盖子,放到灶台,拿木柄敲了敲灶台,“烧火。”
陆呦和墨十二抢来抢去,最后陆呦胜出,推动风箱烧起火来,风箱拉得呼呼的。
辛叫停:“火太大了。”
陆呦讪笑两声,放过不堪重负吱扭吱扭的风箱,慢悠悠动起来。
墨十二毫不留情地嘲笑:“我们陆大贵人连烧火都不会了,辛你别给陆呦吃饭,她什么时候会烧火什么时候让她吃饭。”
陆呦冷笑:“我可是你的主公!我要解雇你,我要炒了你!”
嬴政是这时候闯进来的,嘴角挂着弧度。
墨十二眼尖道:“是不是吃奶糖了,这么开心?”
嬴政的嘴角由上扬活灵活现的变成下撇,小崽子不高兴地看了墨十二一眼。
辛在背后拍了拍墨十二,提醒他。你说穿政儿喜欢奶糖,他别扭的性子会发作。
嬴政格外喜欢奶糖,但是却不喜欢被人说喜欢奶糖,也很少吃奶糖。
辛问过为什么。
嬴政一本正经,声音奶声奶气,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”帝王怎么能有喜好的事物。
正经到辛哑口无言。
墨十二嘎嘎乐,张牙舞爪:“小老头。”
嬴政不可置信地看了眼墨十二,眼角挂着泪,眼眶慢慢红了。
墨十二大惊,嬴政之前可不是这个态度。
辛生气地怼了墨十二背后一锤,“你别吃凉皮。”
让你招惹小孩子,这招将是绝杀。
而后赶忙抱起嬴政哄。
小孩不屑地递给墨十二一个睥睨的眼神。
墨十二气得跳脚,这小屁孩这么快就会栽赃陷害人前人后两幅面孔了,以后还得了。
“辛,他诽谤我!诽谤我啊!”
默默观战的陆呦不语,只是将煮好的面皮从蒸器中剥离,而后小心地用木铲接着,放到一旁的竹篮中晾凉。
墨十二看着薄如蝉翼的面皮,“此物光滑透亮,一定很好吃,它叫什么?”
“凉皮,需要晾凉才好吃。”陆呦虽然厨房杀手,但打下手的活做得熟练。她在木碗中加了些醋,加了些水,又放上了捣碎的茱萸椒、姜沫、野蒜沫,最后淋了一层杏仁油。
鲜味与辣味蓬勃而出。
*
三人一小孩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